查看原文
其他

刘怼怼 没错我叫刘怼怼 2023-11-22
我最近买了好多书。
很多现实的问题,如果没有答案,不如从浩瀚的历史中去寻些线索。毕竟太阳底下无新事。
又怕很多书说不定哪天就绝版了,现在得先囤着,搜集些孤本也不错。
就聊聊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吧。

国庆前,财政部有个文件说,不准国企为地方兜底拿地了。
全网有过一波解读。
当时我看了文件,觉得执行不了,就没写。
我的理解很简单,从组织架构来说财政系统是属地管理,不是垂直管理,也就是说,财政部对地方财厅,只有业务指导的关系,当地的人事财权还是地方政府说了算,那能怎么监管呢?
就像你的工作明明由你的直属领导给你打分评绩效,由ta来决定你每年能不能升职加薪,然后ta的民主测评要你实名填写的时候,你敢差评?
不过为了严谨点,我还是专门去请教了财政系统的朋友。
结果是我草率了,还是有影响的。
你们知道的,国企如果用自有资金拿地,缴纳土地出让金,并没有与财政资金形成循环,就不算是“虚增财政收入”。
这是真·拿地·盖房。
但之前很多地方是假·拿地·兜底。
也就是国企拿了地缴了土地出让金,政府再以给企业注资的方式返还,这本质上就是空转了。
这就是这份文件要管的地方。
但这文件有个bug,它没有罚则,我虽然约束你,但没说你不听会怎样。
它的影响力,就可以在审计环节体现出来了。
后续审计部门就能以这份文件为依据,指出问题,要求地方整改,而审计系统是垂直管理的,这就有约束力了。
而且另一方面,国企也有依据了。
地方国企归地方国资委管,虽然理论上也是地方的,但地方政府现在再要国企们去兜底时,国企就可以问:
地能不能再便宜点?配套能不能再好点?同等预算能不能给块素质更好的地?
……
不能展开了。

前几天还有个文件。

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下文件全文。
这个“标准地”的意思就是,这些地在给企业之前,就已经定好了各项指标:
容积率什么的倒不稀奇,但——
每一亩地至少要给当地贡献多少税收(亩均税收),要达到多少固定资产投资(固定资产投资强度),包括生产的同时怎么兼顾环保指标,单位能耗单位排放是多少等等,全都预设好了。
你企业要进来我这里,先看看能不能达到这些条件,投不了这么多钱、上不了这么多税、环保不达标就得清退,搞不好还要上全国的“失信名单”,想好了再来。
而对地方政府,特别是那些招商引资比较困难的地方来说,也不能有税收就请进来了,还得是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和产业。
地很珍贵,不能再随便乱批乱给乱用了,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。
反正不行就走人,现在也有监管和退出机制了。
往前追溯的话,全国最早试行“标准地”的是浙江。
我们的改革总是由一些地方先搞试点,你先摸着石头过河,做好了,出一套可复制的经验,再在全国来推广。
所以浙江推了几年之后,现在广东开始搞了。
浙江是怎么搞的呢?
浙江省府官网上,已经上线了“浙江省‘标准地’数字地图”——

有哪些地块推出来,具体的指标要求是什么,一目了然。

这就消除了以往工业用地出让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——
企业有项目,去有关部门跑断腿也不知道哪儿有合适的地块;
政府有地,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最适配这块地的企业和项目。
现在把这些地全部摆上货架,明码标价,企业在这个“网上商城”淘一淘,合适就来拍,其实就是这些年常说的“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”。
后续广东把这个事儿做起来,对产业有什么变化和影响,我们再看。

前面说的两份文件,其实对应过来,就是现在地方最主要的两大收入来源。
财政部的发文,对应的是政府基金性收入,用大白话说就是土地财政。
标准地的文件,对应的是政府税收。
顺下来就是,约束土地财政,鼓励多搞实业,还要搞有质量的好的实业,最终实现多收税永续经营的目标。

说回来,广州疫情好像又严重了。
各个区前仆后继的发了各种公告通知,禁堂食,禁娱乐,非不要不出门。
哦,最好是居家办公。
其实,到底什么样的实业才是被鼓励的呢?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